运行机制★★“连而不畅”。在新闻宣传方面★★★,专业媒体与非专业政务新媒体各行其是的局面没有实质性改变;在服务功能上,一些政府部门不愿开放接口权限,弱化了服务功能★★。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县域各单位已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官方账号,积累了一定的私域流量★★,上级部门对各单位的新媒体账号运营情况亦有考核★★,因而各单位不愿放弃既有的宣传阵地。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农村地区移动短视频的生产、呈现与社会影响研究”(21CXW020)阶段性成果。
数字时代,技术之于新闻业态的影响愈发显著。与此相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员工普遍老龄化,对技术变动不敏感,对技术认知不协调,对技术理解“隔层纱”★★★。这导致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外包技术公司合作沟通不畅,传统人文思维与技术思维的分野使双方处于不同频段,无法准确识别对方意图。在此情状下★,技术人才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招贤纳士的重点。除了负责日常运维,他们还被寄予了★“转译者”的厚望——既能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诉求准确传达给外包技术公司,又能将外包技术公司的意见以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听懂的方式予以反馈。但由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无法提供与市场化公司相当的薪酬待遇★,技术人才缺口较大。
另一个理念是“用户本位★★★”。仔细探究★,其实际落地情况打了诸多“折扣”★★: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用进小区“地推”的方式拓展用户,这固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客户端下载量,但如何将下载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这关键一步仍待破题;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不重视与用户的互动,缺少用户★★★“画像”意识,“媒体本位”的发布思维影响尚存。
增强用户链接强度★★★,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完成从“懂我”到“有我”的理念升级。全媒体编辑不仅要让用户觉得媒体★“懂我”,还要让用户觉得媒体“有我”★。“懂我”即将★“技术+艺术+创意+数据”的理念贯穿融合报道全流程★★,为内容找到符合用户审美的传播形式;★“有我”即引导用户分享,使其在分享中获得归属感★、参与感和认同感★★。以广汉市融媒体中心为例,“广汉融媒”客户端首页底部的导航栏设置菜单“圈子★★”,用户轻点指尖即可分享广汉生活的点滴,通过广汉传媒联盟★,不断引导自媒体发布正能量内容。
以用户思维助力从“懂我”到“有我”升级。增强用户链接强度,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提升内容黏着度★★★。县域空间是行政地理空间和文化心理空间的复合体★★,有其独特的历史沉淀和现实观照。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在把握县域传统的基础上★★★,寻觅县域用户思想认识的共通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矛盾化解的切入点,以此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关键尺度。例如,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发布创意短视频《成都探戈:十年绘蓝图,成都在生长》,采用“三维建模+实景融合★★★”技术,再现双子塔★★、天府绿道、超算中心等5个空间地标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生动演绎成都在国家宏大叙事画卷中的蝶变★★。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改革已由点及面、由浅入深铺展开来。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效如何,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破局?本文以对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彭州市、广汉市、仁寿县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四川广播电视台实地调研的素材为基础,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演进和整体态势的观察和分析,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以链接思维盘活人才存量,扩容人才增量。盘活人才存量需要在人才待遇、人才培养等方面谋良策、出实招。例如,广汉市融媒体中心成立国有公司,以公司营业收入补贴聘用人员的部分绩效,以薪留人★★。与此同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以外派学习★、专家讲座、结对帮扶等方式提升人才职业素养。扩容人才增量则需要优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好人才★★★“蓄水池”★★★。例如,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搭建高校实践基地★,为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舞台★;举办“文明成都·大美高新”短视频大赛,以此建立起与高新区专业摄影师★、业余摄影爱好者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新闻生产的有生力量。
增强用户链接强度,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准确识别核心用户。有研究者构建了概率机器学习模型以识别微博中的活跃人群。此模型包括输入变量、潜在变量和输出变量,输入变量指微博用户的属性特征★★★,潜在变量指用户可能成为网络达人的概率★,输出变量指用户和舆情爆发点的行为特征。县级融媒体中心可在用户数据充分获取的基础上★★,选取合适模型加以训练,以期获得理想的识别效果★★。
2025年度《新闻战线》杂志订阅工作已经开始,敬请点击下载2025年新闻战线订阅单★★.docx 进行填写,填好后回传至本刊发行部邮箱:。
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省级技术平台也存在连接断点。2019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编制并审查《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指出★★★,省级技术平台是指为县级融媒体中心业务开展提供技术支撑、运营维护的省级云平台,它应覆盖全省,与省域内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协同互动,提供云端服务和技术能力支撑,提供基础资源支撑,同时为宣传管理部门提供宣传管理和内容监管的技术支撑。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反映,省级技术平台提供的技术方案难以完全满足自身差异化的诉求;省级技术平台方则表示★★★,平台投入越多、服务量越大、应用场景越广,平台内部协调、开发、运营的压力就越大★,将功能模块化才是兼顾平台投入产出效益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现实所需的最优解。双方以矛盾解决为目标导向的沟通机制亟待建立。
县级媒体在基层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多年的探索实践亦表明★★★,县级媒体发展仍面临诸多掣肘。以县级电视台为例★★★,一方面,其内容生产能力普遍较弱,部分县级电视台甚至曾依赖盗版录像填补时段。另一方面,市场化因素的引入又使其内生出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盈利需求★★。在内容吸引力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县级电视台选择大量刊播广告,不辨良莠★★,沦为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广告的集散地★★。
人才队伍存在结构性短板★★★。人才招不来、招来留不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强烈。人才招不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平台档次不高——导致晋升通道狭窄,职业★★“天花板”较低★★;编制数量有限——多数编制被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老员工占据★★,新进员工大多系编外聘用人员★,存在★★“同工不同酬、优稿不优酬★”现象★★;工作压力大——一线采编人员需身兼数职★★,承担采访、剪辑★★★、直播等多项工作;新就业形态的“虹吸效应”——数字经济业态丰富了青年人的职业选择★,许多青年人才加入自媒体“网红”行列★★,成为新就业群体的一员★。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从县域“一盘棋”高度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以系统思维构建各单位★★、各部门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机制,寻觅县域用户思想认识的共通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矛盾化解的切入点,优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好人才“蓄水池”。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新型主流媒体,承担着重要职责★。县级融媒体中心将县域宣传由“单兵作战★★★”带入★“团队作战★”,既增加了传播声量,又提升了新闻信息“成色★★★”。例如,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四川省级技术平台联动省内50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重走长征路——四川县级融媒体中心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百余名新闻记者从成都出发,用脚步丈量红色之路,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增强了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以系统思维进一步拆除利益藩篱★★。一些地方政府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视作“宣传系统之事★”,工作专班制度较少采用★。由于县级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权力有限,在需跨单位整合资源时难免有所掣肘。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好掌舵人,让融媒体中心成为各单位、各部门展示形象、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吸引其他职能部门入驻;另一方面,需要当地把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建立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的要事紧抓不懈★,从县域“一盘棋”高度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以系统思维建立各部门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考核机制,倒逼机制改革。比如,仁寿县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均入驻“大美仁寿★★★”客户端★,有效提升了客户端的活跃度。
用户关系“连而不强”★★★。内容为王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生产的价值取向★,然而,整体而言,各融媒体中心内容生产水平尚有可提升空间★★:除去转载时政类稿件,日均原创内容数量多在两位数以下;领导动态以及社区活动、医保报销、放假通知等构成地方新闻的★★“半壁江山”;依据不同端口调性对同一素材进行差异化加工的意识还不强★,即使有一些新闻实践,亦多在报道形式上做文章,报道的视角、细节等并未见实质性改变,“本地人不爱看,外地人没兴趣看”的现象客观存在★★。
县级融媒体中心以“媒体+”拓宽服务边界★,搭建起融合多元治理主体的县域信息平台系统和治理系统,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以仁寿县融媒体中心为例,仁寿县人口总数为162万★★★。网民多★、外出务工人员多★★、自媒体多,舆情复杂★,★“乱曝光、乱发帖★★★、乱投诉”现象比较突出★★★。针对此种情况,仁寿县融媒体中心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有奖爆料”,搭建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在收到群众的在线爆料后,第一时间将线索分配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组织专人予以核实。如若线索准确且有价值,给予奖励★★,其他爆料人则收到官方的电话或微信表扬★★;如若虚假★★★、恶意爆料★★★,爆料人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自2017年6月开办至今,★★★“有奖爆料”收到有效线万余条,内容涵盖城市治理、环境污染★★、噪声扰民★★、房产管理★★★、校园安全等11大类,所反映的问题成为县委★★、县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